又一省农信社改革:山西省联社变身农商联合银行,近10省农村金融机构整合“在路上”
记者刘佳 见习记者 王兆轩 北京报道 又有一省将采取组建农商联合银行的在路上模式进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 2月28日,又省银行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发布公告,农信农商农村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山西省联社”)决定正式启动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组建工作,社改成为继浙江、革山河南、西省甘肃之后第四个“组建农商联合银行”作为农信社改革的联社联合省份。 3月2日,变身《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山西省农信社,近省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整合“暂不接受采访”。在路上 2023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又省银行各地农信系统改革遵循“一省一策”,农信农商农村因地制宜选择路径,社改百花齐放,革山6省已明确农信改革模式,近10省迈入农信改革实质准备阶段。 改制落地 2月28日,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发布公告称,山西省联社于2022年12月29日召开社员大会,审议通过了《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方案》等相关议案,决定在山西省联社基础上改制组建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并授权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小组(下称“筹建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和开展筹建工作。 根据公告,筹建工作小组聘请中介机构对山西省联社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山西省联社社员的股金依据社员大会通过的《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社员股金处置方案》处置;山西省联社自清产核资基准日至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开业期间的经营成果依据社员大会通过的决议处置。 此外,公告还显示,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发起人股东资质须符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以及中国银保监会的规定;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成立后,原山西省联社法人资格取消,原山西省联社的业务、资产,以及债权债务均由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承继。 早在今年1月,山西省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做好金融改革化险,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化险,推动新机构顺利挂牌”。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末,山西省农信社资产总额1.6万亿元,是山西省金融系统从业人数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 全系统有11家市级机构(3家市联社、8家审计中心)、108家县级机构(100家已改制为农商银行、8家农信联社正在推进改制)、3005个营业网点,员工50000余人。 据山西农信社官网披露,截至2月14日,各项存款余额12343.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701.81亿元,较年初净增384.07亿元;实体贷款余额6303.76亿元,较年初净增299.95亿元。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目前的主流模式有四种,一是组建联合银行;二是组建控股银行;三是成立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四是转型金融服务公司。 四种模式各有利弊,对于“组建农商联合银行”改制模式的优点,内蒙古银行战略部总经理杨海平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省农商联合银行形式能够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有利于优化农信社系统基层法人机构的治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并通过增加战略协同,优化对基层法人机构数字化支撑、产品研发和风险防控方面的服务,提升农信社系统的发展质量,提升农信社系统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此外,研报中则认为,联合银行模式的优点在于改革成本较低,且相对稳健,但也存在未打破“省联社-农商行”二元管理模式的缺点。 农信系统改革提速 进入2023年,在“一省一策”因地制宜改革政策的指导下,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农信系统改革”作为2023年工作的重点。 今年1月,甘肃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将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四川省和辽宁省明确将选择“省级农商银行”作为改革的方向。 此外,多个省份明确表示将推进农信社改革,但并未明确披露相应改革模式。 具体来看,青海、吉林、黑龙江、贵州、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积极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酝酿与准备阶段。 从落地成果来看,2022年4月18日,全国深化农信改革“第一单”落地浙江,经银保监会同意,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正式挂牌成立。随后,甘肃、河南、山西陆续确定以“组建农商联合银行”模式推进农信系统改革。 尽管都是采取联合银行模式,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采取“自下而上”的参股模式,而河南则是采取“自上而下”层层控股,以省控市,市控县的三级管理架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在全国35个省市农信系统中,19个农信联社总资产规模超1万亿元。 在监管政策方面,1月13日,银保监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同样提出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 谈及农信系统改革的实际成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种改革有望建成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规范的现代化金融企业,从源头上化解风险,完善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机制和风险防范处理能力。”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ArthurHayes博文:白人小子SBF如何欺骗了全世界
- 地产“新闽系”崛起,建发股份成龙头
- 鲍威尔强调美联储应对通胀时需政治独立,未谈及利率前景!市场关注美国12月通胀
- 2023基金还能\
- 为投资者捕捉多资产良机 邹维娜加盟华安基金后首次“挂帅”
- 美国科技行业大规模裁员冲击纽约和旧金山办公地产市场
- 科伦药业荣获“董办最佳实践”奖 和“董秘履职评价”5A评级
- 涉及多个违规事项 两家私募机构遭监管处罚
- 唯品会Q3营收同比下降13.3%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68.4%
- 1月11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
- 开售半小时,香港往广州高铁票被抢光,广铁:来往需48小时核酸证明
- 飞猪“怼”携程背后:总裁庄卓然曾与梁建章有理念分歧
- 商务部:7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999亿元 同比增长15.7%
- 东尼电子连续涨停 提示订单履约风险
- 美联储理事鲍曼重申:需要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
- 《王者荣耀》星会员正式上线:全新充值体系 打破贵10等级限制
- 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向未来——基金行业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 商务部等14部门公布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
- 佳兆业:核数师正就集团2021年度业绩进行最后审核工作
- 春节出境游升温,保险怎么买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