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202家港股上市公司斥资750亿港元回购 金额同比大增160%
本报记者 许 洁 港股回购浪潮仍在持续,年内10月19日晚间,家港金额超过40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股上港元《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同花顺数据发现,市公司斥从10月19日至10月20日记者发稿,资亿有44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共计耗资约5.84亿港元,同比其中,大增以2.36亿港元位列第一,年内位居第二,家港金额太古股份、股上港元紧随其后。市公司斥 此外,资亿同花顺数据显示,回购今年以来港股已有20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同比2021年同期为157家,同比增长约29%;回购总金额达750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88亿港元,同比大增160%。 从数据来看,无疑是回购大户,年初至今回购金额达245亿港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26亿港元。腾讯控股不但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回购金额之最,也达到其历史上的回购金额之最。 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谢宗博表示:“目前,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已经创下了港股自2002年有回购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金额最大的就是腾讯控股,其去年同期回购金额只有26亿港元,今年的回购金额涨了近十倍。”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中的药明生物回购活跃,也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生物技术类公司。从10月初至今,药明生物共有9次回购,斥资17.72亿港元。“药明生物大手笔回购还挺令人意外,因为其自有现金流看起来并不是很充裕。”和合首创(香港)执行董事陈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那么,腾讯控股后续会不会继续回购?现金流是否足以支撑?腾讯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已进入财报静默期。” 谢宗博表示:“上市公司在做出股票回购的决定时,要重点考虑资金来源,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回购,回购的比例要适中,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和资金流造成影响。有的公司回购之后,本身的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指标与回购前没有大的改善,反而因为回购导致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明显下降,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维护股价的作用,甚至还会进一步拖垮公司业绩,影响市值。” 除了提振信心,港股上市公司回购还会对投资者带来怎样的影响?陈达直言:“港股公司回购的含金量其实很高。因为港股市场回购的这部分股票要全部注销掉,不再流通,其实是直接回报股东的一种方式。” 对于港股市场火热的回购现象,谢宗博提醒称,“企业做出股票回购的决策,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防止相关利益方利用回购行为来实现非法利益。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设置财务门槛,避免公司有不切实际的回购行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俄罗斯削减对法国天然气供应
- 佳兆业财富产品连续兑付九期 资产盘活成效显著
- 藿香正气水能预防热射病吗?
- 日本通胀愈演愈烈 物价上涨呈蔓延之势
- 世界杯带来小麻烦:马斯克放下裁员大刀 开始招工程师来应急
- 两部门赴湖南开展提振工业经济系列政策落实专题调研
- 外交部:外国在华外交领事人员有义务尊重和遵守中方防疫规定
- 王毅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 巴菲特重金抄底台积电 华尔街如何看?一文读懂
- “如果独自出行,我认为武器可以帮助她们自卫”
- 屈臣氏一门店收罚单:所售化妆品过期
- 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陈爽接受监察调查
- 陈晓升:成就真实的工作——在申万研究所工作,会比较单纯,也比较真实
- 外交部:所有在华外交官有义务遵守中国防疫规定
- 韩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3.5岁
- 中国严格防疫措施致美在华外交官“生活在恐惧之中”?赵立坚驳斥
- 国家统计局付凌晖: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等增长较快
- 腾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被罚22万:虚假宣传等
- 王力宏方发律师声明:从个人对孩子关爱角度出发,删除此前于社交媒体相关发文
- 东吴策略:内资偏价值 外资减持消费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