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短缺药品生产供应?工信部: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
如何保障短缺药品生产供应?何保和地工信部答每经问: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消费品工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涵盖衣食居用行、障短中央育教医康养等方方面面。缺药缺药 9月14日,品生品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产供主题是应工预“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发布会上介绍,信部党的加强监测建立级常十八大以来,消费品工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态短 十年来,何保和地消费品工业规上企业数量增加23.7%,障短中央达到17.2万家,缺药缺药占全国工业38.5%;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27.9%,品生品储营业收入、产供行业利润十年来分别增长35%和64.5%;规上企业从业人数约2700万,应工预智能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及整体竞争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个别药品短缺受到社会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药品生产供应?下一步有何考虑?针对这些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 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 周健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工信部为努力解决药品短缺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首先是建立“短缺药品生产供应监测预警平台”。会同卫生健康委、医保局、药监局印发《关于加强短缺药品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生产储备监测工作的通知》,动态掌握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生产供应和库存情况,加强预警分析,保障药品稳定供应。 周健说,截至目前,监测已覆盖57种易短缺药品577家企业,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前六批338家中选企业250个品种,从生产端监测药品短缺或潜在短缺风险。 其次是组织开展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组织上下游企业成立药品供应保障联合体,会同相关部门认定6个联合体为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单位,保障了100种小品种药的稳定生产供应。 同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单位、原料药生产企业建立罕见病药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罕见病药“产学研”合作平台,将罕见病药纳入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管理,推动罕见病药持续稳定生产。 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周健说:“2021年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对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健全了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互补联动、运转高效的国家医药储备体系,完善了包括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在内的储备制度。” 同时,在应急保障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目前已有18个省份将短缺药品纳入储备目录,充分发挥国家医药储备功能,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周健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加强易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生产供应保障,拓宽药品信息监测渠道,推动实现药品生产端与使用端信息共享、精准对接。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支持发展药品供应保障联合体,深化供应链协作,推动重点品种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发展,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作出新的贡献。 2021年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较2012年增长80.8% 医药工业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健康中国的物质基础。 周健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医药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为4.1%;实现营业收入3.4万亿元,营业收入较2012年增长80.8%。 “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加快落实《‘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周健说。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医疗机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建设跨领域、高水平的技术攻关平台和产业化成果推广应用平台。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项目,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创新产品产业化聚集,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到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30%以上。 “二是切实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开展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系统梳理医药产业链情况,聚焦薄弱环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周健说,进一步发挥我国医药工业产品门类齐全、规模化生产能力强等制造优势,鼓励企业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持续提升关键核心竞争力。 三是持续提高医药工业制造水平。在医药工业领域开展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针对药品全生命周期重点环节,在“十四五”期间,总结推广50个以上数字化应用典型场景,支持建设2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示范工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制造技术融合,提升生产质量控制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推动企业实施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化改造,实现医药工业绿色发展。 最后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坚持开放发展,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吸引全球医药创新要素向国内聚集,鼓励国外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药生产基地。引导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切实提高创新效率,以更高水平进入国际市场,为全球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Android 13都还没什么人用上 安卓14就要神速来了
- 腾讯季报图解:期内盈利237亿同比降52% 马化腾要换档增长
- 预期信用损失法新规权威解读来了!实施过程中全方位管理、解决预期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前瞻性
- 腾讯Q1净利润下滑23%!连续3个季度下滑,数实经济成支柱!
- 雨枫:蔚小理三家创始人中,何小鹏最懂技术也最好斗
- 余额为零!女子80多万积蓄存入银行,连续29天无法取出…最新回应
- 四川广安: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居家办公、闭环管理
- “支持数字企业在国内外上市”,释放出哪些信号
- 直击2022年金融街论坛|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多可能性
- 对冲和量化基金情绪恶化,恰恰暗示股市将反弹?
- 瑞典和西班牙驻俄罗斯大使受召见抵达俄罗斯外交部
- “红码”的孕产妇们
- 2022年9月2日涨停板早知道:七大利好有望发酵
- 俄罗斯国防部:亚速钢铁厂投降的乌军总人数已达到959人
- 澳洲收购案折腾6年多,得利斯拿回首笔预付款
- A股市场掀起退市潮:6家同步被强制退市,26家等待最终宣判
- 智己汽车:8月销量达1007台,环比增长23.4%
- 大举扩张线下门店,敏华控股去年负债规模上升
- 股吧沸腾!又一个“王府井”横空出世? 这家公司跨界切入免税市场
- 中国科学家提出太空计划,寻找近邻系外宜居行星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