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皮怎么了?它藏着很多护眼密法!
单眼皮、单眼斜眼角、皮藏窄眼裂、着多浅眼窝——在中国常被视为北方人的护眼典型长相,在世界则被视为东亚人(尤其是密法中国人)的特征。 单眼皮女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现在有很多人不喜欢单眼皮,单眼选择去割双眼皮。皮藏但是着多,其实你的护眼眼睛中隐藏着很多祖先留下的护眼秘法!或许看完文章,密法你会更了解自己的单眼眼睛,也会更喜欢自己眼睛。皮藏 01 内眦赘皮让双眼皮变单 根据通常印象,着多在中国、护眼日本、密法蒙古等东亚国家,人们长“单眼皮”的比例比较高。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人的双眼皮都被藏起来了! 藏住它的,是我们眼角的一块小挡板——内眦(zì)赘皮。内眦就是内眼角,内眦赘皮就是把内眼角遮住的那块皮肤皱褶。 世界各地的初生婴儿,普遍都有内眦赘皮,通常几个月后就会逐渐消失。而东亚人的内眦赘皮,虽然也会在幼年后消退,但一般退得不彻底,会在内侧眼角留下一道褶子。 内眦赘皮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内眦赘皮比较发达,常会牵拉上眼睑的皮肤,把原本形成双眼皮的那道“眼皮浅沟”给隐藏起来,外表看起来跟单眼皮一样。即便是轻度的内眦赘皮,也容易变成“半双”:靠近外眼角的部分是双眼皮,而靠近内眼角的部分看起来却是单眼皮。 一对蒙古国父女。东亚北部民族往往有着更小的眼裂,曾被西方学者拿来代表所有东亚人。而在中国人内部,眼裂宽度也往往呈现从南至北递减的规律。图片来源:quoracdn 东亚人拥有更厚的眼部脂肪层,不仅防寒保温,也让我们的上眼皮更为饱满厚实,外观看起来眼窝较浅。提睑肌是拉动眼皮上下移动的肌肉。提睑肌与眼睑相连处皮肤内凹留下褶皱,就形成了双眼皮;但是因为脂肪层阻隔,东亚人的提睑肌常常不能与眼皮直接相连,加上眼皮更加饱满难以形成褶皱,所以单眼皮多见。 赶紧扒拉一下眼角看看,说不定你其实是双眼皮。但是呢,有些人几乎没有内眦赘皮,就是个单纯的单眼皮,比如我…… 02 蒙古眼到底长啥样? 成年人的内眦赘皮,过去曾被西方人误认为是“蒙古人种”(亚美人种的旧称)的特征,因此俗称“蒙古褶”。 实际上,“蒙古褶”并非亚美人种独有。北欧和非洲南部的人群,也经常有一双带内眦赘皮的眼睛。 有些瑞典萨米人也拥有蒙古褶 图片来源:wiki 准确点说,我们东亚人(以及美洲原住民)的眼睛,主要特征不光是“蒙古褶”,而是三大特征——内眦赘皮、窄眼裂(眼裂指睁眼时,眼球露出的上下高度)和浅眼窝。 在西方人类学界,我们这种眼睛被称为“蒙古眼”或“东亚型眼睛”。而世界上其他族群的眼睛,很少有类似形态,被统称为“非蒙古眼”。 在西方人看来,东亚人的眼睛长得很有特点。而以我们东亚人的视角,其他族群的眼睛也挺怪。比如我们常用“高鼻深目”形容外国人的长相——先不说鼻子,“深目”则是指西亚、欧洲等地的族群,眼窝普遍比东亚人要凹陷。 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其实是单眼皮,她那看似“双眼皮”的浅沟不在眼睑边缘,而长在眉毛下方,是睁眼时皮肤内凹、嵌入眼眶留下的折痕。这种“双眼皮”在东亚人身上确实少见,也是因为我们的眼窝不深凹,上眼皮厚而饱满,难以留下折痕。图片来源网络 世界各地的人类,在视力上并没有显著差别,为何大家的眼睛长得如此不一样呢? 03 眼睛里的岁月痕迹 现代人类学家认为,蒙古褶、小眼裂和浅眼窝,可能是东亚人的祖先为适应寒冷气候演化出的特征。 在寒风中,眼角的内眦赘皮,能为眼睛提供额外保护,尤其是保护泪小管。同时,内眦赘皮还把眼裂拉得更窄,能减少眼部的液体蒸发。 至于浅眼窝,则是因为我们的眼窝外缘,包裹着较多的脂肪组织,眼皮上的脂肪层也比其他人群更厚,把眼窝给“填”上了不少。这些脂肪不仅有保暖功能,而且眼窝填充后,可以避免迎面吹来的冷空气“窝”在眼睛四周,使我们不必在寒风中冻得直眨眼。 从红外热成像图可以看出,眼窝周围是人脸温度最高的区域——眼球结构精密,内部充满液体,比皮肤更容易被冻坏。因此在低温下,身体总是给眼睛“优先供暖”。我们东亚人特殊的眼睛外部构造,更有利于眼睛防寒。 人类学家猜想,东亚人的祖先,可能曾在高寒地区生活过:大约距今2万年前西伯利亚的茫茫雪原,那时正是寒冷的冰川期。如果是这样,那么蒙古褶、小眼裂、浅眼窝组成的眼部防寒配置,可能帮助我们的先祖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相比之下,今天绝大部分欧洲人的祖先,是冰川期结束后,才从温暖的中东地区迁入欧洲的)。 顺便一提,凹陷的眼窝也有用处,它针对的是物理攻击:当脸部遭到击打时,眼睛躲在凹陷的眼窝里,受伤的概率就小一些。因此除了经过严寒环境选择的东亚人,大部分人类族群,都保留了凹陷的眼窝。 04 自带护目镜,不怕闪瞎眼 除了三重防寒结构,我们东亚人的眼睛还自带一项隐藏优势——更能适应强光。 为避免被光线灼伤,人类视网膜上有一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这是个含有色素的半透明保护结构。它就像深色太阳镜一样,可以过滤、反射强光,保护敏感的视网膜。这个色素层的颜色越浅,就能反射越多的光线;而透明度越高,则能吸收越多的光线。 与大部分族群不同,东亚人的视网膜上皮色素层,兼有较浅的颜色、较低的透明度。这使我们的眼睛既能反射更多的光线,又能少吸收一些强光。如此给力的保护结构,意味着我们祖先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强光。这会是什么环境呢? 冰河期的东亚人先祖,冬季可能会经常面对茫茫雪原。雪地对太阳光、尤其是紫外线的反射率极高,可达95%,这样的强光刺激极容易引发雪盲症(一种暂时性失明)。而独特的视网膜色素层、配合较小的眼裂,似乎都是对雪地强光环境的保护性适应。 长年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因纽特人,为避免雪盲症,会用木头或海象牙雕刻成雪地护目镜。镜上只留一道狭窄缝隙,能有效减少雪地反射光进入眼睛。东亚人较小的眼裂,或许就是一种自带的“雪地镜”效果。 这比墨镜酷多了! 图片来源:wiki 撰文 | 刘砥石 绘图 | 郑秋旸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2020年3月刊
- 最近发表
-
- 银行借势世界杯花样营销 黏住用户
- 首次被纳入省集采名单 OK镜价格能普降吗?
- 锂资源供应如何不被卡脖子?“高原上的沉默宝藏”待唤醒 替代/互补技术蓄势待发
- 联合国:极端天气频发,发展中国家每年要花3400亿美元来应对
- 内蒙古住建厅回应“取消公摊面积”提案:已上报住建部,实施难度大
- 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施行,去年全产业链销售超500亿元
- 精智达IPO:前五客户收入占比99%,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
- 科创板对机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三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科创股票超21亿股
- “保交楼”再迎新政,央行2000亿元无息贷款支持计划正在路上
- 连锁药房巨头迈入“万店阶段”,我国药店CR10为27%,相比美国CR2达78%、日本CR10达62.7%,提升空间巨大
- 随机阅读
-
- 英特尔芯片代工服务负责人辞职
- 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宣布停止招聘或裁员
- 申万宏源被告上法庭!什么情况?华晨债案余波未了,两家机构诉请承担连带责任
- 【打工前沿】呵护个体工商户,是经济账更是民生账
- 京东高管降薪最多20%、给十几万德邦兄弟提升待遇 刘强东“放大招”意欲何为?
- 李灿: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氢能特别是绿色氢能必不可少
- 台北故宫披露文物摔落细节:两件文物从盒中滑落,只接住一件
- 越是困难越向前 | 越秀服务“抗疫先锋队”再出发,抗击疫情我们一直都在
- 万物新生第三季度营收25.4亿元 同比增长29.2%
- 停发工资半年?国美要求员工签署承诺书“理解”工资延迟发放
- 又一家银行董事长落马!啥情况?江西农信系统大力反腐,年内已有6人被查
- 财长刘昆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逐步合并监管,打破平台兜底预期
- 65-70美元!俄油价格上限或高于预期 油价短线下挫跌超3%
- 微信回应账号被未知设备登录:纯属误解
- 付费自习室为何火爆?
- 翰宇药业与中国医药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联手推进“抗感染”创新药营销渠道协同
- 阿凡达2国内定档,影视股直线拉升!“中字头”又暴涨,千亿白马2连板!这些股却连续20cm跌停…
- 容百科技10月获得超700家次机构调研
- 担忧经济衰退 美多家科技公司决定裁员
- 科技凛冬来袭? 苹果、亚马逊冻结招聘,英特尔、Lyft开启裁员计划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