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播带货假名牌被判刑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卢越)8月4日,网络最高检发布一起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典型案例,主播彰显检察机关严惩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的假名鲜明态度。其中一起案例中,牌被判刑网络主播与团队通过电商平台以直播方式销售假名牌商品共计67万余元,网络被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主播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 案情显示,假名2017年7月24日,牌被判刑廖某与G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网络成为该公司签约主播,主播并由该公司配备人员组建直播团队,假名在某电商平台以直播方式为网店商家营销商品。牌被判刑 自2019年起,网络廖某直播团队先后与多家网店合作,主播通过该电商平台以直播方式为上述网店销售假冒“Dior”“CHANEL”“LOEWE”等商标的假名服装、饰品、手表等商品,销售金额共计67万余元。 2021年3月26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廖某直播团队6人向法院提起公诉(关联售假商家犯罪嫌疑人均另案处理)。 2021年6月29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廖某有期徒刑3年4个月,并处罚金40万元;其余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3年2个月至2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元至5000元不等,部分被告人适用缓刑。一审宣判后,各被告人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为维护网络营销的安全和秩序,检察机关深挖售假主播背后的产业链条,对售假商家等上游犯罪进行全链条打击。关联售假商家人员共计39人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8个月至拘役5个月不等。 最高检对此表示,直播电商企业合规经营是直播营销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基石。检察机关在惩治犯罪的同时,还应关注到案件中直播电商企业的刑事合规风险,充分发挥检察能动性,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延伸检察职能,督促、引导企业健全相关机制,跟踪企业落实整改,从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依托典型案例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引导网络直播营销主体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太古股份公司B11月23日耗资457.95万港元回购50万股
- 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新型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传统的电网有很大的冲击
- 内蒙古银行迎来70后董事长、副行长,行长一职暂时空缺
- 跻身世界五百强后新希望集团亏损13亿:负债超1300亿 交行、农行旗下机构驰援
- 中概股多数下跌 贝壳、理想汽车跌超5% 中通快递、唯品会绩后走强
- 商务部回应美国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相关倡议要为本地区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网易游戏:从“称霸”日本到希望“逃离”
- 厦门调整购房政策:户籍二孩及以上家庭可购买180平以下第三套住宅
- 国资委将通过专业化整合 弥补科创短板
- 5月25日南方华夏等基金大咖说:“稳增长”加码!消费机会来了?下半年数字经济会“涨”声不断吗?
- 楼市高库存压顶!有城市空置房12年都卖不完
- Moderna:正在临床前阶段研究猴痘疫苗
- 上谕集团发布中期业绩 净利润628.7万港元同比增长16.6%
- “印太经济框架”旨在牵制中国?韩方表态
- 江苏镇江:首次购买普通住宅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为20%
- 连跌8周尚未见底!比特币寒冬之势不改
- 华为Mate X2折叠屏手机已从官方商城下架
- 美元对卢布汇率跌破57 为四年来首次
- 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开启,鼓励地方推动企业先行先试
- 中美外交官推特交锋 华春莹警告,歪曲一个中国原则是极其危险的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