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调致利润收缩?中邮消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6%
来源:镭射财经 作者:周古 价降量缩。利率 从目前披露上半年业绩的下调消费金融公司数据情况看,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致利基调回归求稳,有别于去年高速增长的润收润同局面。尤其是缩中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出现明显的邮消业绩调整信号,营收、金上净利降利润、半年比下资产规模增速全面下滑。利率 其中,下调去年的致利业绩黑马中邮消费金融,波动幅度较大。润收润同上半年,缩中中邮消费金融营收29.43亿元,邮消同比增长18.34%;净利润1.91亿元,金上净利降同比下降75.85%。总资产435.14亿元,较去年末下滑2.04%。 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与宏观经济现状、消费金融市场趋势保持一致。一方面,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大,规模超过疫情前水平,这为消费金融公司2021年业绩爆发增长提供支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32亿元,同比下降0.7%。而去年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消费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制约消费金融增长。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增速从2017年至2020年持续走低,从101.62%降至5.18%。2020年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但依托传统的场内玩家难再拉起增量,蚂蚁、头部城商行入局,有望打开新的规模增长空间。 除了宏观和中观层面因素,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增速下滑还受经营状况影响。在定价上限压缩、运营成本增加、逾期压力上升、获客趋于内卷等因素冲击下,消费金融公司普遍面临价降量缩。 不过,随着经济大盘稳定支撑加强,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稳定性,以及金融主体内部的降本增效控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复苏依然可期。 黑马也乏力 上半年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长有多难,且看中邮消费金融。 中邮消费金融2021年上半年营收24.87亿,但净利高达7.91亿元,利润增幅1526.53%,营业净利率为31.81%。彼时,中邮消费金融的盈利能力力压同业。 自王晓敏任职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后,中邮消费金融业绩上升明显。2021年年报中,中邮消费金融实现营收56.86亿元,同比增长16.92%;实现净利润12.29亿元,同比增长205.7%;资产总额444.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63%。 相比去年同期,中邮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利润出现了大幅回撤,净利缩水6亿,营业净利率降至6.49%。股东能力、业务布局、存量用户优势明显的中邮消费金融,缘何出现剧烈的业绩回撤? 接近中邮消费金融的人士表示,中邮消费金融利润不及同期,可能由职场费用、面签设置以及逾期问题所致。“职场人员数量增加,场地扩大,设备费用增加,导致公司成本上升,此外,客户逾期也会对利润造成冲击。” 从主要监管指标看,中邮消费金融2019年至2021年不良贷款率为3.33%、2.83%、2.31%,拨备覆盖率189.73%、221.05%、300.23%。不良贷款率高于招联,计提不断增加。 有中邮消费金融业务人员透露,“中邮消费金融的线下业务未发生明显波动,但是现在没有以前好做了,现在授信卡得很严格,不知道是资金紧张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从中邮消费金融的展业现状看,定价、获客也成为影响其经营成本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中邮消费金融多次调整贷款利率,定价下限降低,上限控制在24%以内。非循环额度产品(一次性额度)的利率调整为7.2%-23.6%,此前该产品利率下限为14.04%;循环额度类产品年利率区间为10.8%-23.76%,此前为14.04%-23.76%。 利率下降,意味着中邮消费金融的息差空间被压缩,而消费金融公司的营收正是来源于利息收入。以往,中邮消费金融可以发放24%-36%的贷款,博得更大的息差空间。 获客方面,中邮消费金融助贷获客、代理获客、母行获客、广告投放均需支付较高的获客费用。母行获客渠道,中邮消费金融按照年日均贷款正常类余额的2%向支付引荐服务费,仅去年就因引荐客户业务向邮储银行支付引荐服务费约1.8亿元。 中邮消费金融已渗透至邮储银行的线上和线下流量场景,尽管母行获客成本较低,但随着流量价值消耗,中邮消费金融不得不依托外部渠道获客。 据了解,中邮消费金融代理获客按照CPS支付成本,比例为3%左右。如果采用信息流广告获客,现在一个符合条件的用户成本也在千元左右。 去年,中邮消费金融披露外部营销获客项目招标公告,外部营销获客项目预算达1.5亿元,采购内容为广告投放,主要包括信息流和手机应用商店。年初以来,中邮消费金融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上投放广告。 客户规模决定生息资产上限,也对运营的边际成本起到稀释作用,在行业资产规模增长乏力时,突破客户增长瓶颈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上半年业绩波动情况,中邮消费金融称,职场费用并未发生变化,但提到了上半年新发放贷款综合定价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持续压降利率。此外,重点服务受疫情影响的客户,为1.9万名客户提供了专项息费减免,减免息费4900余万元。 价降量缩持续 消费金融市场变动带来的阵痛,不仅体现在中邮消费金融身上,其他消费金融公司也置身其中。 同为头部机构的招联金融,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增速14%、利润增速26%,但对比2021年上半年的这两项数据指标,招联增速下滑严重。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营收同比增长22.7%,净利润增长166.7%。 更大的压力体现在资产端。招联消费金融今年上半年资产为1429.71亿元,较2021年末的1496.98亿元,减少4.5%;负债1272.96亿元,较2021年末的1356.61亿元,减少6%。 业绩分母更小的腰部消费金融公司,也有难处。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杭银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126.7%;营业收入19.02亿元,同比增长87.0%。 虽然杭银消费金融的利润表保持增长,但资产规模同样下滑。截至2022年6月末,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为363.69亿元,较上年末366.44亿元减少0.8%。 由此可见,持牌消费金融市场的阶段性调整信号释放,而降价、获客、风控间的博弈,成为市场调整的催化剂。 去年年中,部分地区的监管部门要求辖区内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将个贷利率控制在24%以内。监管还设定了整改过渡期,要求金融机构在2022年6月底前清理超标的存量贷款。 消费金融公司一边对新增和存量发起利率调整,一边尝试布局利率更低的白领客群和信用卡客群。利率调整后,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结构和利润模型也将随之改变,价降量缩压力上升。 因为,消费金融公司在定价受限后,高利覆盖风险、催收覆盖不良的做法难以走通。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通过客群上移的办法,实现价降质升。 但仅靠降低风险成本,难以弥补获客、资金、运营等成本造成的盈利缺口。为了应对价降量缩产生的增长难题,保持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的高增长,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必须构建以量抵价的。 在获客内卷的环境中,以量抵价战略对企业而言,也意味着更长的建设周期和更高的财务成本。业内人士表示,当下消费金融行业的增长引擎基于两条路线。 一条是存量运营,提升复贷率。消费金融公司如此,金融科技公司也是如此。另一条是增加获客投入,强化触达能力,线上以嵌入式金融覆盖场景,线下发动人力贴着地面挖掘优质用户。 增长被重新定义,持牌消费金融座次可能遭遇新一轮洗牌。透过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数据可以发现,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博弈更加剧烈,而这也仅仅是开始。
- 最近发表
-
- 建设银行:已完成赎回400亿元次级债券
- 隔离1个月,那些睡在单位的“金融民工”怎么样了?最盼“洗澡自由”
- 全球智能手机增长放缓未影响高通核心业务 公司称:需求超供应
- 日本央行决定维持目前金融缓和政策 日媒:或加速日元贬值
- 影视股拉升,中国电影涨超5%!《阿凡达2》内地定档12月16日
- 行程码累计查询突破458亿次!中国信通院:系统峰值容量较去年提升10倍以上 遇突发情况将保障系统不中断服务
- 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 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
- 利好全体股民!A股交易过户费下调50%,明日起统一降至0.01‰,上次调整为7年前
- 中信证券:维持蒙牛乳业买入评级 目标价40港元
-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审核状态变更为上市委会议通过
- 随机阅读
-
- 黄金 年底有望反转
- 5月1日起,全国逐步推行“新车上牌免查验”
- 北京新增56例本土感染者
- 2021年TMT投资总额760亿美元:大额集中半导体及IT服务 5G基建、元宇宙持续受关注
- 壹九传媒四闯港交所:“马先生”贡献四成营收,毛利率超54%
- 与爱驰汽车共同开发换电车型 宁德时代换电“朋友圈”再扩容
- 波兰保加利亚被“断气”后,下一个会是谁?俄媒:可能是波罗的海国家和荷兰
-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近期有哪些经贸热点值得关注?
- “未来车”驶上“法治道”,上海立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
- 商务部:正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协调推动力度,全力保障上海外企复工复产
- 北京中风险区+3,在朝阳和房山
- 油料商品午后持续拉涨:菜粕主力合约日内大涨近4%,现报3819元/吨
- 分析师:如遭遇飓风灾害,美国受灾州能源价格将“暴涨”
- 职业教育法首次大修:增幅三章字数破万,保障平等就业权益
- 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总指挥重点区域专题调度会议
- 谌贻琴当选贵州省委书记,李炳军、时光辉为副书记
- 医疗App隐私泄露,更重要的是机制完善
- 德国联邦议院正式批准向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
- 阿斯利康做中药?回应:以合作为主,暂不涉及自研
- 青岛港发布一季度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11.42亿元同比增长4.75%
- 搜索
-